查看原文
其他

观约谈 | “书”之惑

观约 语言战略研究 2020-10-10

《语言战略研究》微信公众号“观约谈”栏目

不定期推出。敬请关注。


【观约按】 日前在商务印书馆开会,会上郭熙、周洪波、罗骥三位老师一致感叹学界有些学者对于“书”的忽视已是甚为严重:一是很多人不怎么读书了,二是学术研究也不怎么引用书了,而是依赖于论文的短平快。他们遂建议“观约谈”可以谈谈此事。观约读书甚少,自知无甚资格述说此事;但又觉此话题很有咀嚼的意义,再者六个小时的火车上也正好有充足的整块儿时间,所以就权且码这几句文字。一来算是给几位老师交个差,二来如果恰巧能激起一点点积极偏向的微澜,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质感——纸感


质感,是形象或实物在真实表现质地方面引起的审美感觉和感受,放在阅读介质上往往与高科技产品有更高的共现率;纸感,是手眼与纸张介质接触所产生的一种感觉,甚或说是一种情感。

跟很多人一样,比起质感的阅读来,观约更喜欢纸感的阅读。捧书在手,才能实现“文字—纸张—眼睛—心灵”以及“作者—读者”的完美贯通与互动。

然而,地铁上(里)、公交车上(里)、火车上(里),满是低头看手机/其他电子设备的乘客;甚至到了书店,大人们将孩子带入儿童专区后,也通常会扭头进入质感阅读。当然,大部分情况应该是“此看(watch)非彼看(read)”,抖音类小视频或今日头条可能远比电子书来得更有吸引力。

质感的阅读,更便捷、更省力,也更符合人们所预设并相信的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对很多“普通读者”如此,对很多“学者”来说亦如此。


趸感——钝感


趸,作为动词义为“整批购入”,副词义为“成批地”,也还可以用作量词。在此我们借用来形容:(1)多媒体阅读带来的碎片化知识和体验;(2)有些学术论文参考文献中成批的论文和网上文献(当然:①对于相当一部分论文来说,对前人研究的漠视(刻意的或无意的)也是一种常态;②有些参考文献列了很多论文,但是否真正参考过,那也是另外的事儿了),而参看书籍的则成了一种稀缺。现代汉语中,“趸”单用的概率不大,最常见的是在“拥趸”这个词中出现。单用,是个中性词;进入双音节的模式则有些带上了贬义的色彩。

钝感,是表示人的动作活动反应快慢度的一个概念。它崛起成为一个积极正面色彩的词语,跟2006年底上映的《士兵突击》一剧密切关联。《新周刊》杂志在2007年12月1日刊发了《钝感的力量•许三多》一文:“在因CPI上涨、房价浮动、股市起落而略显浮躁的中国社会,他的迟钝、缺心眼、一根筋,感召着人们跟现实相悖的内心,为人们提供了一次自我反思的契机,是一种钝感的魅力。”此文即提出了“钝感力”一词,比渡边淳一的书早了三年。在此我们借用“钝感”一词来形容:(1)对于著作和书籍的静水流深式的系统积累和阅读;(2)学术研究写作中的“一文三年得”和旁征博引而不断章取义。

在学术敏锐、脑勤手勤的基础上,“钝”而非“趸”,或许应该是更有益、更健康的吧。


知网——超星


1993年,“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立;1999年,“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工程开始实施。从此“超星”和“知网”这两个词就在学术界有了越来越多的曝光率,而这两个电子数据库也真切为日后中国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而特殊的贡献。

尽管创立稍晚,但是学界对“知网”的利用率似乎要多于“超星”。其中原因种种,可能的一个似乎可以归结到前者主要是论文库,而后者则主要是书籍库:一是论文的利用率的确更高,二来翻阅论文的“短平快”也是书籍阅读无法提供的。


传道——解惑


学术思考和写作有“传道”(道)和“解惑”(术)之分。后者就事论事、画地为牢、战斗胜负而已;前者一览众山、景中观景、战略帷幄是也。只在趸趸论文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至多止于解惑;而要再上层楼,则非要读书不可。如果做的研究又恰巧是跨学科范式的,那么走出舒适区、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构建研究指向的合理的多学科知识体系就是充要的基本功了。

假如我们套用那句通俗易懂的“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那么也可以说“学者的文字里,流淌着Ta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或者以显性的参考文献方式,或者以隐性的字里行间模式。


******


借用万物有灵论的话,“书”亦有灵。如果有更多人读书,有更多学者参考和引用“书们”,Ta们会更高兴、更幸福吧,赠Ta们这“玫瑰”者也会手有余香吧。

美好的命运共同体!

 

最后附上从观约2018年私人书单中挑选的十种与大家共享。


附:“观约书单(2018)”十种


[1] [美]阿莱克斯·彭特兰,《智慧社会:大数据与社会物理学》,汪小帆、汪容 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2] [英]艾伦·麦克法兰,《给四月的信:我们如何知道》,马啸 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3] [美]安妮·伯迪克、约翰娜·德鲁克、彼得·伦恩费尔德、托德普·雷斯纳、杰弗里·施纳普,《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则》,冯惠玲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4] 包刚升,《政治学通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 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6] 方志远,《国史通鉴》(三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7] 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8] [美]赛德西尔·穆来纳森、埃尔德·沙菲尔,《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魏蔚、龙志勇 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9] 温骏轩,《谁在世界中心》,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10] 吴国盛,《什么是科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往期“观约谈

(点击蓝色文字跳转)


第33期 计算社会语言学

第32期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语言学

第31期 非洲的语言学意义

第30期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的语言学效应

第29期 为什么要用英语写论文

第28期 “剑桥、SAGE、牛津”社会语言学手册之比较

27期 《中国语言规划三论》述评

26期 1898年的语言学界

第25期 宇宙语言学的新进展

第24期 语言是扶贫脱贫的基础因素之一

第23期 中国语言学之问

第22期 思想史、路径依赖及其他 

第21期 期刊拾穗

第20期 巴拿马的语言状况

第19期 两本经济史中的语言图景

第18期 “瓜达尔、吉布提、皇京”三港的语言环境

第17期 语言之翼——三本书·小札

第16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2016)

第15期 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2016)

第14期 “大历史”中的“大语言”? ——《人类简史》小札

第13期 社会语言学框架下的几个弱变量

第12期 国际被收养中国儿童的相关语言问题

第11期 美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之“星谈”项目

第10期 《专门用途英语手册》绍介

第09期 语言规划的三种取向——Ruiz(1984)概述

第08期 费舍曼—普尔假说——语言越统一,经济越发展?

第07期 约翰·范德克与《中国的民族主义与语言改革》

第06期 期待一部《中国语言规划史》

第05期 “语言学手册”系列

第04期 说说《社会语言学译文集》

第03期 全球化、英语、语言政策与政治经济学——《语言政策与政治经济学》简介

第02期 LPP的研究方法论——《LPP的研究方法:实用手册》简介

第01期 IJSL的中国专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店

  联系方式:

  电话:010-65219060  65219062

  网址:http://yyzlyj.cp.com.cn 
  邮箱:yyzlyj@cp.com.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
  邮编:100710

服务国家社会需求  研究现实语言问题

促进学术成果转化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